紫氣東來函谷關,數字先賢越千年。5月20日上午,在《道德經》誕生地河南靈寶函谷關,一場跨越2500年的“時空對話”上演——全國首個老子數字人正式發布,華東師范大學全球老子思想傳播研究中心函谷關基地同步揭牌。這場融合AI、3D建模與自然語義交互技術的文化盛事,標志著我國在“科技+文化”創新探索中邁出里程碑式一步。
數字技術“復活”先哲神韻
隨著發布裝置啟動,剎那間,關樓前紫氣升騰,“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投影中身著春秋服飾的老子拈須微笑,以渾厚聲線道出《道德經》箴言,引得現場數百名觀眾驚嘆連連。
這位“數字老子”的誕生,是上海商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湯科技”)與三門峽市文旅集團、靈寶市政府歷時60天技術攻堅的成果。商湯科技產品執行總監欒青博士介紹,團隊聯合史學專家基于漢代畫像磚與唐宋典籍,以超200萬面高精度建模還原老子慈眉長髯的智者形象,服飾褶皺均參照春秋時期文物復刻。更突破性的是獨創“哲思微表情系統”,使數字人能呈現蹙眉沉思、拈須微笑等認知外化表情。
“我們構建了包含10萬條哲學注解的《道德經》語義知識圖譜。”欒青表示,依托商湯“日日新”大模型和情感語音合成技術,數字人可結合語境進行智慧應答,聲紋算法更將“大音希聲”的玄妙哲思轉化為溫暖對話?,F場體驗環節,新聞記者提問老子西行緣由時,數字人幽默回應:“世界那么大,我也想看看!”其融合典籍考據與生活化表達的風格,生動詮釋了“道不遠人”的智慧。
科技為舟載文明遠航
“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復刻,而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生態工程。”三門峽市副市長楊紅忠在致辭中強調,通過科技賦能,賦予老子思想“可感、可觸、可對話”的鮮活形態,游客可以通過與老子數字人親密互動,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上善若水”的東方智慧,在虛實交融中感受“紫氣東來”的傳奇。
這一創新實踐獲得學界高度認可。當天,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老子思想全球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武志勇與靈寶市人民政府市長宋速快共同為函谷關研究基地揭牌。“老子數字人正是智能傳播的典范。”武志勇介紹,該基地將聚焦兩大方向:總結函谷關通過論壇、研學、演藝等多元形式傳播老子思想的經驗,以及運用短視頻、電子游戲等新媒體技術向全球推廣《道德經》核心理念。
據悉,剛成立不久的華東師范大學老子思想全球傳播研究中心已匯聚劍橋大學、密蘇里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學者,推動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對話。
千年哲思AI對話
發布會現場,媒體記者與數字老子的互動尤為引人注目。面對“《道德經》的核心要義”的提問,數字人以“太陽東升西落,四季循環更替,萬物生長凋零”類比,闡釋“道”的價值;被問及“離開函谷關后的行蹤”時,其以“道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給出智慧回答。這種沉浸式哲思體驗,讓人連呼過癮。
函谷關景區負責人透露,數字人將常態化應用于研學活動中。學生可目睹“老子”在關樓前揮毫寫下《道德經》,還能參與“道法自然”主題的交互游戲。這種“可感、可觸、可對話”的傳播方式,吸引越來越多人走進函谷關。
從竹簡到芯片,從青牛到AI,函谷關的紫氣仍在東來,只是這次,搭載的是數字時代的方舟??萍技せ盍宋幕?,讓千年智慧在數字時代完成創造性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