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五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美的人形機器人正式從實驗室“畢業”去“打工”。這臺人形機器人已抵達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主要用于設備巡檢、零部件檢測和簡單裝配任務等場景。
這是美的中央研究院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成果。從今年3月美的人形機器人“樣機”曝光,到5月正式投入應用情景,我們用了不到2個月。
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在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布局以及過去在機器人以及AI方面的一些積累。在核心技術上,美的布局了全棧技術方向,在硬件方面采用了輕量化的關節模組、視覺、觸覺、力傳感器等,確保了運動的靈活性和精準性;最新研發的KAI控制器集成到重載機器人本體后,可以在物流揀選、搬運、精細加工、焊接等制造業場景,以及飛機制造、攪拌摩擦焊等高端制造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軟件方面,多模態、端到端的具身智能大小腦技術,讓機器人能高效完成復雜任務。其中,機器人大腦負責任務推理,能把一些復雜的任務分解成小的技能,機器人小腦則通過多模態VLA大模型、模仿學習、強化學習等技術實現多場景的復雜運動及操作技能,實現真正的智能化。
美的以應用為牽引,希望把機器人技術真正落地到我們的制造領域。因此我們的機器人有著非常明確的應用場景,目前主要從工業機器人+AI、家電機器人化以及人形機器人三個賽道進行布局。在人形機器人方面,我們聚焦兩大運營場景,包括智能制造以及門店的商業導覽。未來技術突破之后,我們會逐步向家庭應用場景延伸,最終達成未來智能家居生態。
人形機器人的研發涉及機器人、機電、AI智能化等技術,是一個高度交叉的學科。美的主要是通過跨集團、跨事業部的技術專家委員會,推動全集團的技術拉通與融合;同時構建共性技術平臺如研究院等進行技術項目的落地和牽引,保證技術能夠有效融合,形成人形機器人的復雜載體。
當前這款人形機器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中輪足式設計便是由美的中央研究院與庫卡聯合研發的,也是庫卡首次把AI技術融入機器人本體、實現機器人智能化的差異產品。
機器人領域除了人形機器人外,美的還聚焦家電機器人化的研究。今年我們嘗試通過一些創新平臺,結合機器人和AI技術,在空調、烤箱、洗地機、掃地機等方面進行產品差異化創新,進行市場的商業化落地。
可能大家會認為美的是一家家電企業, 但事實上美的是一家比較低調的技術驅動的科技企業。我自己本身是做機器人的,主要聚焦AI方向,之前一直在硅谷,在美的收購庫卡之后我正式加入美的,也一直在帶機器人相關的團隊。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我們一開始只是做一些服務類型的機器人,比如掃地機,后來結合庫卡的工業機器人以及AI技術,我們提供了很多拓展空間。
去年我們還把AI技術應用在美的醫療產品上,建立了AI影像技術平臺。此外包括傳感器技術、大語言模型等等,我們在不同方面不同領域不斷拓展。加入美的之后,我最大感受就是不斷突破,不斷去拓展新的領域,在這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