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從來不僅是技術的角力,更是品控能力的試金石。作為跨界造車的明星企業,首款車型SU7自交付以來,在國內車市迅速成為“黑馬”。然而,近期,小米SU7卻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這不,近期,網傳“小米SU7大燈翹邊”的問題,再度引起了行業的關注。面對網傳事件,小米汽車依然迅速進行了回應。
網傳小米SU7大燈翹邊?
據了解,2025年5月中旬,部分小米SU7用戶稱,車輛大燈與翼子板接縫處存在鼓包、翹邊等現象。
據用戶描述,該問題在陽光暴曬后尤為明顯,按壓時接縫處材料可上下起伏,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車輛外觀的一體性。
與此前一樣,對于網傳事件,小米汽車往往能夠迅速進行回應。小米汽車于5月16日晚發布聲明,稱發現“極小范圍的小米SU7,車輛保險杠在安裝時因間隙調整不一致,邊角位置尺寸膨脹釋放空間不足”。
媒體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經過陽光暴曬后可能會導致局部變形。顯然,從小米官方的回應來看,有部分車型存在“局部變形”的問題。
不過,不難看出來,從官方回應來看,這個問題只是“極小范圍”的車輛會遇到這種問題,涉及到的用戶是比較少的。
同時,小米汽車還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其表示,為受影響車主提供免費上門取送車及修復服務,修復時間約1小時。
小米官方及時回應
我認為,這一回應展現了小米汽車的危機處理效率,能夠較好的提升用戶信任度和維護品牌形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媒體消息宣稱的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汽車專家汪英來提出的“設計制造經驗不足”,目前小米官方并未進行公開回應。對于這件事情,具體以官方回應為準
事實上,在小米汽車誕生之后,其在國內車市既有不少贊譽,也遭遇了一定的挫折或者質疑、風波等。
小米SU7,非涉事車輛
毫無疑問,從市場銷量來看,小米汽車表現十分出彩,相當成功,可以說是“后來居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其強勁的競爭力。
不過,與此同時,回溯SU7的交付歷程,從剎車系統“接頭接錯”風波、某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到碳纖維前艙蓋功能爭議等,彰顯了在成長過程中,小米汽車也可能遭受了一定的挫折或者質疑。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往往都不會一帆風順。小米汽車作為誕生不久造車新勢力汽車品牌,在造車的道路上,亦然。
小米SU7,非涉事車輛
不過,背靠小米集團,小米汽車擁有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等優勢,小米汽車如果不斷從根本上完善和提升設計驗證與生產質檢流程等,那么其將會逐漸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從而獲得越來越好的市場發展成績。
而且,我們一向認為,汽車作為大宗消費物品,很難保證完全不出問題,但是關鍵是出了問題之后,品牌方面能夠不推諉、及時處理。相比一些采取回避、拖延態度的車企,及時回應和解決問題的品牌,顯然更加值得信任。
小米SU7非涉事車輛
本文結語:
應該說,網傳小米SU7的大燈翹邊風波,從小米的回應來看,“前保險杠局部變形問題”,只是“極小范圍內的SU7”才會出現的問題。
好在問題發生之后,小米汽車并沒有采取“沉默以對”的方式,而是積極進行回應,并且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問題。這,值得肯定。
我認為,這種透明的溝通、及時的改進等,有利于維護提升用戶的信任,也有利于廠商在新能源賽道上行穩致遠。畢竟,在汽車行業,“可靠性”和“用戶口碑”或許才是立足之本。
在此,我們希望小米汽車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獲得更好的市場銷量和發展成績。
最后,關于網傳“小米SU7大燈翹邊”的問題,目前小米汽車官方已經進行回應,并且提出了解決方案,具體以官方回應為準,希望大家理性看待。